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邪教研究 >

建立心理救助系统防范抵御邪教滋生传播

时间:2015-08-01 20:16来源: 作者:湖北大学反邪教课题组 点击:
邪教的滋生、传播和受害者痴迷邪教都是在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心理因素在防范抵御邪教滋生传播上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别就此作了论证,并从形成我国邪教治理的长效机制出发,据此提出了建立全国性心理救助系统来防范抵御邪教滋生传播的构想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
  

  10多年反邪教斗争经验,我们发现,无论是邪教的滋生繁衍、传播扩展,还是受害者的痴迷入邪、冥顽不灵都是在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借助心理学规律而实现的。因此,我们主张建立全国性的心理救助系统来化解社会变革中特殊群体的心理症结,提高他们对邪教的认识和警觉,阻断邪教的滋生繁衍、传播扩展,防范抵御邪教侵害。

一、邪教痴迷者痴迷之根扎在心理上

邪教痴迷者为什么会痴迷邪教?究其深层原因都在心理上,都是由其心理因素所使然。

(一) 受认知因素影响而痴迷邪教

很多人不懂得,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的认识水平提得再高,科学再发达,也不能把所有的自然之谜、社会之谜都揭示无遗。这是因为人对世界的认识,总是一个未知的谜被探明,更多的未知的谜就会出现,人类认识和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科学讲究实事求是,讲究科学验证,对科学研究尚未探明的现象从不妄言;邪教则不同,它可以编制各种歪理邪说来对未知之谜做任意解释。并且,由于邪教狂妄的自我吹嘘,把自己说成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宇宙主宰,就像国外的“人民圣殿教”教主吉姆·琼斯自称是“上帝”, 国内“法轮功”教主李洪志声称自己是宇宙最高“主佛”,是“万王之王”,“没有我就没有宇宙的存在”一样,使痴迷者不会也不敢对其谎言有丝毫质疑而奉为真理,很多因为对一些自然现象久久无法得到科学解释的人就这样从认知上成了邪教的忠实信徒。一位找笔者咨询的身为中共党员的女法官就是这样,她是因为遇到了三件用科学知识无法解释的现象,却在“法轮功”里得到了回答后才痴迷上了法轮功的。其中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她在临湖的小别墅的卧室里睡觉,半夜2点钟左右,听到外面有人高声长时间地呼喊她的名字,正准备回答时。妈妈冲进来捂住她的嘴,说:这是淹死的人变成了鬼来找替身的,千万不要答应。后来,这个声音一直喊了一个多小时,才慢慢地离去。没有几天,果然有一个男人在湖边洗脚淹死了,可湖边的水还没有他的胸脯深。 

  一位身为博士研究生的“法轮功”痴迷者也对笔者说:他曾经为本学科未能解决的一些科学问题而苦恼。在偶读《转法轮》之后,很快就被其中的说法所征服。他认为,对于许多问题,科学显得无能为力,可“法轮功”却给解释清楚了,此后,他就痴迷上了“法轮功”。

(二)受情感因素影响而痴迷邪教

  导致人们痴迷邪教的另一个心理因素是情感。资料显示,很多邪教痴迷者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片情感荒原,他们痴迷邪教是因为家庭不幸、夫妻情感破裂、性生活不协调、婚姻受挫而寻觅情感避风港的结果。笔者接触过一位因爱情失落为寻求情感寄托而痴迷邪教的青年女工。她在成长过程中,情感需要比较强烈,渴望得到异性爱情,但一直比较自卑,同那些佼佼女性相比,总觉得自己没有她们美丽和优秀,因此,缺少表达感情、追求爱情的勇气。中专时曾暗恋班上一个优秀男生,但一直不敢向他表白自己的心曲,只是经常有一些与该男生在花前月下谈情说爱的幻想和做一些如此内容的白日梦,忍受着自卑和痛苦的折磨,最后当她终于鼓起勇气向对方表达爱情的时候,对方已有了比自己优秀的女朋友。此段感情经历在她心理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也进一步深化了她的自卑心理。爱情上的挫折和自卑感所导致的对未来爱的归属的绝望,使她成了“法轮功”的俘虏。

(三)受追求人格完善因素影响而痴迷邪教

  许多人接触并最终痴迷邪教是出于修心养性、升华精神和道德提升。在当今社会中这种需要在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且对生活怀有良好期望的人身上显得尤为强烈。这种人往往愤世嫉俗,憎恨损人自私却又天天都在经营自我、折损他人的人。他们看不惯那些为了做官和升官,不得不按官场潜规则去违背自己良心,扭曲自己人格,阿谀奉承地迎合领导,卑躬屈膝地讨好上级的大官小吏;憎恨那些投机取巧,贪赃枉法,黑心谋求暴利的唯利是图的市侩小人;厌恶和鄙视那些看不透今世来生而痴于爱、迷于情的爱痴情种,这些思想上的冲突与矛盾使这种人心无宁日。所以,当邪教高唱行善积德、做好人、做好事等歪理邪说的时候,这类人就可能为裹着美丽外衣的邪说所迷惑,掉进邪教设置的深渊而难以自拔。

  弄清楚了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邪教不仅能让农村和城市里的一般民众对之痴迷,而且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军队机关也能发展他们的组织,捕获到他们的信徒。

(四)受心理挫折因素影响而痴迷邪教

  也有不少人是因为在事业、生活、工作和家庭等方面受挫而痴迷邪教的,这种人因为遭受到了失败和挫折,在喘不过气来的心理压力下,情绪极度抑郁,感到人心的险恶和叵测,体验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觉得人生前途渺茫,对社会和人生失去了应有的信念,既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又没有改变自我和环境的勇气,处在了愤懑、自责、抱怨、孤独、寂寞、空虚的心理状态之中。这种人由于缺乏社会支持和保护,在愤世嫉俗的同时,又极度渴望得到心理上的关怀和呵护,这样,当邪教适逢其时地向他们招手,给以小恩小惠和邪教群体特有的温暖,告诉他还存在着一个没有挫折和痛苦,只有欢乐幸福的世界的时候,这些人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邪教的怀抱。

    上述分析表明,既然人们痴迷邪教无不都是由于心理因素所使然,那么,防范和抵御邪教对广大社会人群的侵害就应当从心理防范着手。

二、邪教通过心理途径传播和扩散

  从已经揭露出来的资料看,当今邪教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传播和发展,主要还是邪教教主广泛使用了心理规律为自己创教和传教服务。由于许多心理规律有利于他们用来捕获信徒,发展邪教组织,因此就颇受他们的青睐和广为他们所盗用,最常见的被盗用的心理规律有:

(一)利用“登门槛现象”发展邪教组织

  邪教教主们在发展邪教组织过程中,都用了“登门槛现象”。“登门槛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又称为“得寸进尺效应”,是指当你想要别人为你办一件大的事情的时候,不要一次性地将全部要求提出来,那会吓退对方,而是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并在他达到要求,尝到一点甜头以后,再逐步加码,直到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你的全部要求。

  邪教教主们在改变信徒的人生观、信仰、信念,对他们实行精神控制上就是采用“登门槛技巧”,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进行的。比如李洪志一开始并没有立即搬出他的“法轮大法”来招揽信徒,也没有把自己打扮成宇宙间最大的佛,只宣传练习法轮功可以净化身体,祛病强身,可以得到他的“法身保护”,在遭遇各种天灾人祸时会逢凶化吉来诱人进入他的陷阱。靠了这一心理策略的运用,他在短短几年,就发展了数以百万计的信徒。

(二)运用群体心理规律发展和巩固邪教组织

  在从社会心理层面研究邪教时不难发现,所有邪教都要求集体学经、集体修炼,反对信徒单独练功。比如,“门徒会”就要求信徒再忙都要在一起集体学经;李洪志则要求他的弟子集体练功和学法。邪教教主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懂得,让信徒过集体生活、集体学习和练功可以帮助邪教巩固组织,扩展成员的心理奥秘。

   (1)邪教懂得并利用群体可以提供安全感来招徕信徒

  邪教教主不学自知地懂得群体有这么一种心理功能——为成员提供安全感。研究表明,许多人之所以被引诱加入邪教,并固守在邪教组织之中,就是因为加入邪教群体使他在心理上获得了安全感。即使他(她)感到参加这种邪教活动是政府明确反对的,却认为人多就会“法不责众”而无所顾忌。

  人为什么归属于某个群体会有安全感?回答是因为人害怕孤独。那么,人为什么会害怕孤独?回答是孤独会在人的心理上产生恐惧,人只有在使自己隶属于某个群体之后,才能消除恐惧,拥有安全感,而获得生存安全是人的不容剥夺的最基本需要。

   (2)邪教借助群体可以满足成员亲和需要来让信徒固守邪教

  人是社会的动物,都有一种内在的社会亲和的心理需要。但是,在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市场上的商品,也是一种相互交换、相互利用的关系,因而导致人际交往缺乏真情实意;同时,也导致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本身就意味着争夺,竞争中的欺诈行为因而难以避免,加之当今社会法制尚不健全,这就不仅会使一些人在竞争中的正当利益受损,而且还会使他们的情感也受到创伤。这样,当社会不能很好地实现和满足社会成员的亲和需求的时候,邪教就会瞄准这类人群,趁虚而入,发起攻势,把他们捕入到它的樊笼之中。

   (3)邪教利用群体可以满足成员自我确认需要来麻醉信徒

  当许多人在社会转型时期因为不再扮演自己原来的角色,不再拥有自己早先的地位和身份而自卑、伤感、愤懑的时候,邪教组织可以让他重新获得自我确认:即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修炼人,是即将成佛、成神、成大觉者的人;让他们居高临下地看世界,把不信邪教的人看成是行将遭受灭顶之灾而又懵然不知死活的垃圾。这样,他们心中就会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超越感。许多邪教信徒就是由于这种角色的陶醉,才死死地抓住邪教不放。

 (4)邪教利用群体可以满足成员的自尊需要来陶醉信徒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自尊是一个人在作自我评价时对自己的价值感、重要感的体验,但自我评价又是为群体评价所左右的,或者说人的自尊是在群体中才能获得的。

  邪教凭借其歪理邪说,可以给它的群体成员以自尊,让他们都把自己看成是很高尚和很高贵的人,是超常人的人,而把不信邪教的人看成是可怜虫,有的甚至就是魔,跟他们完全处在不同层次上,从而陶醉在自我欣赏的自尊之中。

   (5)教主利用群体可以增加成员自信来激励信徒

  邪教教主们之所以要求信徒过群体生活,还是因为很多信徒被骗入教之后,有的会逐步发现邪教的许多黑幕和知道自己受了骗,对教会失去信心,要离开教会;有的则是发现通过修炼成佛成神,并非易事或者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有放弃修炼之意。面对危机而又深知群体心理功能的邪教教主就请出了过“群体生活”这一法宝。

  群体生活中的信徒们在一起要相互交流、切磋,对邪教的歪理邪说领会得深,学得好的信徒如果说,“我开了天目,我的病好了”,学得不好的信徒至少会有四种反应:① 增强信心。既然他能这样,有朝一日我也会这样;② 激起崇拜和敬畏。会认为师父真的是神;③ 引发从众。群体成员通过交往,产生心理压力,接受他人暗示,出现从众现象,比如慢慢地也觉得自己身上的毛病好了;④ 出现“皇帝的新衣”现象。使很多信徒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虚报修炼效果。

  (6)制造外部压力以增强邪教内部凝聚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群体外部的压力能增强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因为当群体受到外来的侵犯、攻击、竞争、威胁时,群体内部的成员都受到了生死存亡的威胁和压力,任何人都没有单独逃避的可能,只有群体成员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抵御外部的压力。

邪教组织充分利用了这一规律,不断地借口政府迫害来增强其内部凝聚力。

(三)通过心理途径把信徒变成传教狂来发展邪教组织

  邪教信徒们由于受到邪教的精神控制,对宣传邪教处于一种成瘾状态,一个个都变成了传教狂,自己掏钱印制或购买邪教宣传品到处散发,而且还四处出击,竭力去寻找对象,使尽一切手段传教。然而,邪教究竟是用了何种手法来让信徒们如此狂热地传播邪教呢?概括起来,主要有6种心理学方式和途径:

   (1)利用“神”的法力让信徒自动地传播邪教 

     邪教教主们首先就是要通过自我吹嘘、欺骗恐吓、广施暗示等手段在信徒心理上树立起他是法力无边的神的形象,让信徒对他产生绝对崇拜。绝对崇拜一旦建立,信徒们就会对教主产生服从感、敬畏感、敬重感、敬爱感、敬佩感、信赖感、亲切感等多种复杂的感情,彻底丧失独立的自主意识和理性判断力,像机器人一样任邪教驱使。当邪教教主要求他们要弘扬邪教教理教义的时候,他们就会像中了邪一样地去传播邪教。

   (2)利用信徒想进天国的需要促使其传教

  信徒们根据邪教教主的说法,多度一个人,自己就多了一份功德,就离“天国”近了一步。而想进天国、怕死、得到永生又是潜藏在每一邪教信徒潜意识中的最为强烈的愿望,正如一位哲学家说过的一样:“世界上若没有死亡的存在,就不会有宗教”。各路邪教和其教主就是抓住了信徒们的这一心理需要,才能让他们都像上足了发条的机械人,不知疲劳地去传播邪教。苏和:《神秘信仰之谜》,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61页。

3)利用信徒的“阿基米德效应”推动其传教

    “阿基米德效应”是指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物理学上“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s law)”后欣喜若狂,高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恨不得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所有的人的一种情绪状态。

  当邪教信徒听信了邪教教主的歪理邪说,自认为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天堂之路时的谎言之后,在情绪上也和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时的情绪状态一样,兴奋到了极点,恨不得立刻告诉所有的人“我发现了灵魂不死,进入天国的大路!”否则,高度兴奋的情绪就无法发泄,他们就会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甚至会憋死。就是这样一种情绪状态,让他们疯狂地传教。

   (4)巧用激励驱使信徒传教

  与我们在组织管理活动中所用的奖金、奖状等激励方法不同,邪教教主是用修炼得好就可以进天国来奖励信徒的。这是一个在你还活着的时候无法兑现的许诺,是一个无法检验是否已经达到的虚盲目标,而“一个人如果决定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一项注定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的虚盲目标,也就没有失败可言了。”[西班牙]佩佩·罗德里格斯《痴迷邪教》,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55页。受到这种激励的人将永远处在成功的自我体验之中,正是这种体验,激励着邪教信徒们不懈地、狂热地去传播邪教。

   (5)靠内滋激励(成就感所致的自我满足)使信徒自发传教

  内滋(在)激励是针对人内部动机而施与的一种激励;其活动后果使活动者在心理上产生理智感、荣誉感、自豪感、幸福感等情感,从而给出自我奖励或报酬,产生“我要干”的动力,由此而在无需外在奖励的情况下,仍旧乐此不疲地进行该项活动的激励方式。

  狡猾多端的邪教教主似乎都懂得这一心理学原理,他们就是靠了内滋激励才得以让信徒们不取分文而为之拼命传播邪教的。

   (6)利用心理暗示

  反邪教斗士司马南曾被认为是气功大师。他只要对病人说你坐下看看,即使不进入所谓气功状态,居然也能对像癌症这样的疾病产生治疗效果。从心理学角度看,治疗效果与他的功能和功力毫无关系,真正起作用的是由他所给出的心理暗示。

  对暗示能治病的机理,现代科学已经有了一些研究,认为人有语言、有意识,当司马南在气功治病方面的声誉、威望以及在施治时候的言语等信息借助暗示的方式为病人接受了的时候,就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不同激素和神经递质之类生化物质的分泌和抑制,这些物质不仅能够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而且又会反过来引起和强化相应的心理活动。而这种心理活动又会促使脑内内啡肽的剧增,内啡肽对机体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能提升人体的免疫力,促使病症消除。

  那些被信徒尊之为神的邪教教主,就是借助他们在信徒心中的威望来起暗示作用,驱使信徒不知疲倦地为之传教的。

三、建立心理救助系统防范抵御邪教滋生传播

(一)心理救助在防范抵御邪教滋生传播的作用

   (1)心理救助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心中痛苦

  人们或因生活中遭受到挫折;或因心灵上的创伤不能得到抚慰;或由于精神茫然找不到出路,特别是由于身体或精神上生病(例如患有类风湿、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身体疾病或患有神精衰弱、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不能痊愈,都会在心理上产生痛苦。应当说,不少人痴迷邪教都是因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痛苦。当他们陷入苦痛不能自拔,而他们又因为眼界狭隘看不到幸福的远景,找不到光明的道路的时候,邪教就会找到他们,为他们提供一条解脱痛苦之路:一是信教能治百病,能让他们在无病无痛中享受幸福;二是可以将他们带到一个另外的空间,带到一个只有欢乐,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

  对此,心理救助可以采用相关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疗法,消除邪教信徒头脑中的对痛苦的不合理信念——绝对的痛苦观,让他们认识到痛苦不是完全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人类的历史正是一个由痛苦走向幸福的历程,没有痛苦就不能清醒认识世界,就不能深刻领会幸福的含义,更不会产生坚定、宽容、毅力、伟大等令人赞叹的人格魅力;让他们看到人类和疾病斗争的长期性,不再听信邪教的邪说,幻想人类能在一个早上就能治好所有的疾病,消灭死亡。

   (2)心理救助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心中的恐惧

  恐惧是人类心理深处一个暗藏的潜在的病灶,一旦条件适合,这个病灶就会被诱导出来,成为各种邪教猎取信徒的心理突破口,

  人在面临自己力量无法应对和支配的情境和事件时都会产生恐惧感。它是人类远古时代对大自然神奇现象和自身力量不可抗拒的情境时惊恐情绪的遗传,所以,当一个人久病医治无效,或则受经济力量限制,无法对疾病进行有效医治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感。邪教瞅准了这一点,用信神、祷告能治百病的吹嘘与许诺就能很快地让他们掉入陷阱,成为了邪教的猎物。

  心理救助能帮助人们减轻或消除积压在心中长期被压抑到潜意识里去了的恐惧,通过现代心理学已经掌握的有关心理疗法,借助有效的输入途径,让他们明白:第一,死亡不可避免;第二,死亡并不可怕,人当然不可能逃避死亡,但却可以减少直至消除死亡时的痛苦;第三,邪教所说的死后超生和灵魂永生都是欺人之谈;第四,心理学已证明,恐惧情绪的产生为认知活动所制约,即所谓“情生于智”,因此,摒弃邪教灌输的不合理信念,改变对死亡的错误认知就会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3)心理救助能帮助邪教信徒消除心中的怨恨与愤懑

  一般的说,怨恨与愤懑是无望和无助的表现,是一种面临不平和被欺压后的既不敢怒也不敢言的情绪状态,是弱者面对无可奈何的多舛命运的心理反应。邪教痴迷者多数是弱势群体,他们无权无势,没有钱财的优越,缺乏地位的尊严,往往是多种机会被剥夺,许多权利被忽视,使他们心中压抑着无言的不满与不平,但在法律与道德的震慑与约束下,又难以找到发泄这种怨恨与愤懑的心理负荷的途径。值此之际,邪教来了。它一方面极力丑化当今社会,诋毁人类,煽动和强化少数人的这种怨恨与愤懑情绪;另一方面是提供两条渠道来让信徒消解这种怨与愤的情绪:一是鼓动和带领信众去攻击、诋毁党和政府,二是许诺引导信徒走向一种无矛盾的极乐世界,大力鼓吹,抛售天国的廉价门票。

  诚然,心理救助也并不主张压抑人们心中的怨恨与愤懑,但与邪教不同,它是用自己特有的理论与方法来帮助邪教信徒消除心中的怨恨与愤懑:一是通过相应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帮助邪教信徒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让他们明白绝对的公平、平等是不存在的,就是在邪教教主描述的“天国”里也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人的幻想中;二是公平、平等只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因此人由于观察和感受的角度与背景不同,可以将一个本来是公平和平等的事件视为不公平,从而使得很多人因感觉不公和不平而产生怨恨与愤懑,但这是错误的怨与愤;三是人都有一种不良心理倾向:喜欢过高估计自己的贡献,过低估计自己所得的回报,与此相反,一个人又总是会过低的估计他人,特别是自己周边的人的贡献,过高估计他们所得到的回报,正是这种心理倾向,使得很多信徒对当今社会产生出了怨与愤。一旦心理咨询工作在用事实证实并让信徒认识到他们的怨与愤也是源于这种心理倾向时,其不良情绪也就可望得到消除。

   (4)心理救助可以降低邪教信徒转化后心理上的空虚感和无助感

  空虚感是一个人遭受重大失去后的一种内心体验:当事人感到自己追求的东西如理想、前途、事业成就、幸福都已荡然无存和不可追回,心理上呈现出一片旷野;无助感是一个人在遭受挫折或打击以后,虽经多方努力,甚至是挣扎,但都不能避免挫折或打击的继续降临,以致丧失了争取救助的动机和愿望,完全停止努力和挣扎,只能听天由命的一种内心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由于疾病的缠身、生活上的困拮和潦倒、亲情上的背叛和疏离、事业的失利和挫折、前途上的渺茫和绝望,造成了心理上的空虚、无助和焦虑,对他们而言,眼前除了苦难与不幸之外,再也看不到幸福的端倪和希望。邪教往往就在这时给他们输入追求另一个世界、另一种幸福生活、另一个温柔富贵之乡的动机和力量,这样信徒们就会抛开了人世间的一切:钱财、情爱和苦难,对邪教为之勾画的美好目标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但是,教育转化又使他们从梦中醒悟过来,终于明白了邪教所构筑的一切纯属骗人的把戏。于是,他们又回到进入邪教前曾经让他们感受到空虚、无助、无奈和绝望的现实。信徒在转化后出现的空虚、无助感实际上是在向痴迷邪教前的心理回归,但它却标示着这类人的转化是真正的转化。这时,迫切需要心理救助者用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对他们进行心理救助,帮助他们修正思想上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发掘自身的潜能,学会面对现实的挫折与苦难。 

   (5)心理救助可以帮助邪教信徒消除唯心主义的倾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在教育转化场所,邪教信徒们的转化多是在干警和“帮教”集中“火力”进行“强攻”的情况下实现的,可以称之为基本“破壳”。因此,他们思想上还会有很多带有各种唯心主义色彩的疑问和疙瘩尚未解开,通过心理救助帮助他们解决思想深处的种种疑团和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在他们中间尽可能地弘扬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防止他们在遇到社会上的风吹草动或者自身遭受挫折困扼时不致反复的重要举措。

   (6)心理救助可以侧面了解邪教和邪教教主活动动向

  需要得到心理救助的多是一些工作不顺、家庭破裂、疾病缠身、政治失意、生意亏损而导致理想、前途、事业成就、幸福追求遭受挫折或打击的人,他们在生存的激烈竞争中处在了被淘汰的位置,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心中有怨恨与愤懑,不满与不平,抑郁与焦虑,正好是邪教猎取的对象,邪教成员会主动找上他们。因此,和普通人群相比,他们会与邪教成员甚至邪教头目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会直接或间接了解邪教的活动动向与发展情况。这样,当心理救助者以尊重、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态度同他们推心置腹地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就可以由中获取关于邪教和邪教教主的多方信息,而这些对于打击、防范和抵御邪教滋生传播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关于建立心理救助系统具体建议

   (1)培训心理救助人员

  心理救助工作应当由具有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资质的人来担任。据笔者所知,我国劳动人事部自2001年起,就已开始了国家认可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给经考试合格者颁发了二级或三级(初级)《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证》,其培训规模全国每年在9万人左右,依此推算,至今持《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证》人数全国应不下百万之巨,

  此外,全国还有两百多所高校心理系每年都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而由于与心理专业直接对口的部门不多,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少从事心理专业方面的工作,他们也应当是心理救助工作的当然人选。所以,建立全国性的心理救助系统在救助人员的配置上应没有问题。

   (2)地点配置

  在城市里,建议将“心理救助中心”设在社区。现在,有些先走一步的社区,如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就已经建立了“心理服务中心”,在这样的社区就可以将“心理救助中心”与“心理服务中心”或“社区矫正中心”合并工作。在农村,可以将“心理救助中心”设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3)综合力量

  农村依然是防范和抵御邪教滋生传播的重点,这几年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当村官是党培养基层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借此,县市防范办可以针对大学生村官开办几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让他们掌握心理救助的知识和技能,在做好农村建设和发展工作的同时,也兼职做好对邪教滋生传播的防范和抵御工作。

  现在,司法部正在全国开展对有轻度犯罪的罪犯实施社区矫治,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机构系统,其中也十分强调心理矫治,因此,可以考虑与之联合和协同开展工作,以利取得更好的成效。

(执笔人:严梅福)

 

(湖北大学反邪教课题组成员:严梅福,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教授、课题组负责人;徐碧波,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主任、副教授;谢桂阳,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

 

 

本文责编:秋实

(《科学与无神论》2015年3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