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坛精华 > 无神论坛 >

《我为什么是无神论者》一书述评(二)

时间:2015-10-16 21:53来源: 作者:文丁 点击:
作者欧黑尔是“让美国人停下脚步,审视他们价值观的无神论者”。本书陈述了她的无神论不但是消极的,否认神、灵魂和天堂地狱等宗教主要元素的真实性,而且是积极的,展示一种非宗教的生活方式,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创造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她的无神论以唯物主义为哲学基
  

  四、关于无神论者的生活准则

   当听众问欧黑尔依靠什么道德准则度过每天的生活时,她表示她不喜欢那条黄金律,所谓“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首先就要怎样对待别人”。她特别分析了伊曼努尔·康德对传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提出的挑战,例如康德提出,“我们应该将他人和自己当作最终目标而不是手段,即我们要把自身和他人当作最重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当作达到目标的手段”。对此,欧黑尔说:“60年来我一直试着坚持这条准则,却始终没能坚持下来。尝试用这条准则指导生活,是一个要求极高的想法”,实际很难做到。康德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探求真理”。欧黑尔说:“我已经放弃了这个建议。我不知道我们是否曾找到什么是真理,或什么不是真理——罗马天主教会曾说,真理就是在宗教审判所消灭掉几十万人,即使今天的美国,殖民者也杀死过女巫,不是么?”据此她建议,把“探求真理”改成“探求知识”,即“‘始终质疑’——寻找所有你可能发现的,检验每个人的话。真理是经得住如此检验的。所以要对自己进行质疑和检验”。无神论者要“用常见的、合法的方法检验他们的行为,看他们是否是一个‘理智而谨慎的人’。这样的人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并按照一种既不会给自己也不会给社会造成伤害的方式生活。”

从这些陈述中可以看出,欧黑尔对于她所处的社会与时代有相当深刻的体认,对于那些抽象道德律的虚幻性是敬而远之的;对以“真理”之名行残暴之实,她深恶痛绝。她宁肯采用怀疑论者的方法:不断探求知识,并对已发现的知识提出质疑。她要求在质疑中求证,让知识得到实际的检验。此中,她特别强调质疑自己和检验自己,目的是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做一个理智而谨慎的人,至少不给自己和社会造成伤害。就此而言,她的无神论很低调,她为无神论者设计的生活方式也无非如此,她之所公然宣布自己是无神论者,无非要维护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五、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和无神论者不能接受的理由

当然,宗教设计的生活方式不是如此。首先它需要一个上帝,让上帝支配人的行动方式以至思想情感。于是欧黑尔说,讨论任何问题,也“必须先知道游戏规则——那就是,当一个人提出一套理论时,他就有义务证明这套理论”——证明这套理论是正确的。但收到信仰的上帝就很难得到证明。“对此,宗教领袖、宗教学者或是传教士是承认的;说他们是承认的,是因为他们不停地提出更多不一样的证据来支持‘上帝’的理论。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他们就不需要提出这些争论和理论,只要让上帝出面打败敌人,并亲自现身实验室就行了。但他们并未如此,而是提出一个又一个关于上帝的理论。千余年来,他们一直在证明这点。他们知道举证的责任在他们身上。”

关于上帝的存在,欧黑尔列举了历代宗教信徒提出的五种论证,并予以驳斥:“首先,是直接的感官经验,或是真实的或是虚幻的。”欧黑尔驳道:“你见过上帝么?如果你从未见过,你应该知道其他人也从未见过,因为你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觉——除非你的感觉被酒精和毒品削弱了。如果上帝的观念具有普遍意义,那么所有人都应该能够看到上帝或听到上帝,而不仅仅是摩西和某些先知。第二,是直觉和对上帝的神秘洞察力”。欧黑尔认为这根本没有说服力,因为此说完全是“主观的,通常用于事情发生之后:‘瞧,我告诉你会下雨吧,我就知道要下雨’。第三,可以归为‘信念’理论,即盲目相信他人见过或感到过上帝,他人拥有对上帝的神秘洞察力。这是一种置换或转移,把他人的感受变成自己的某种程度的亲身经历。因为一个正常的人,像你那样的,是不可能与上帝产生交流的。或许是你的信任赋予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这个人的生理结构与你相同,可能也没有与上帝有过交流。第四,是建立在权威基础上的:(1)像教会或国家这样社会团体的权威;(2)像圣经、吠陀经、奥义书这类书籍的权威;(3)像摩西、耶稣基督、老子这样的先知或宗教领袖的权威。每当需要不须质疑而遵从时,就会使用这些权威——而我们需要经常问一问:为什么权威就要我们盲目的,不假思索的遵从?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谁从中受益?答案是,通常只有拥有权威的人受益,而你不会。第五,是那些建立在所谓逻辑或理性论点上的理论——通常仅在预设条件上的进行推断,或是用‘不言而喻的真理’进行推理。”

以上五种上帝的论证,前四种都是非理性的,不出感觉经验与盲目信仰的范围,欧黑尔认为,它们都“不是那些宗教学或宗教哲学学者所真正接受并加以论证的”,因为他们更乐于采用“理性”方法。她说:“罗马教会就在使用理性的论点”,尤其是在进入科技时代的今天。

实际上,有关上帝的许多理性论点,也有上千年的历史,被一次次地反复提及。但总的“可以简化成三种主要模式及其变种——它们会被冠以某些别致的其他名称”。这三种主要论点分别为“宇宙论”、“目的论”以及“存在论”(“本体论”),欧黑尔对它们作了极其简要地介绍和分析:

“宇宙论”的论点最为流行。最早是由意大利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提出的。他从因果关系中推出动力因的概念,认为所有事物都需要一个说明自己存在的动因,某一动因应该还有另一个动因,如此推论下去,必定得有一个最后的,不需要另外动因为自己存在根据的最初因,是谓“第一动因”——作这第一动因的,只能是上帝。欧黑尔说,这种假设没有提供任何真实的证据:“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米尔斯)的一个故事——他一直坚持宇宙论的论点,并在屋子里不停地向来访者谈论着,直到他的6岁大的女儿进来,对他说:‘爸爸,你不停地说到上帝,说上帝是万物的动因,上帝创造万物。我想问您:谁是上帝的动因’——这个问题终结了宇宙论的论点。因为如果是上帝创造了万物,人们有理由要问,是谁创造了上帝,或者说,谁是上帝的动因?假设万物确实是有动因的,那么第一动因就不可能是个‘自存的不存在动因’的动因。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一个提法:上帝若是万物之父,那么上帝他妈是谁?由此看来,宇宙论毫无价值。

顺便说说,我们在谈论上帝的时候,都会用男性的‘他’——这让我想起了尤利·加加林,他是第一个环绕地球飞行宇航员。传说一位南方报纸的记者就他这次飞行采访时问他,你在太空是否看到了上帝。加加林说,此前还从来没有人提过这样的问题。可这位南方绅士坚持要加加林作答。于是加加林告诉自己要振作起来,并回答说:是的,我见到上帝了,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是个黑人。”这可能是个笑话,欧黑尔说,“但让我们回头想想,谁或者是什么创造了上帝?上帝是男性还是女性或是一个事物?他或她或它,是蒙古人、黑人还是高加索人,是能量、物质还是虚空?宇宙论的理论家们不可能靠假设一个没有动因的第一动因摆脱这种进退两难的窘境”。

关于“目的论”论点,欧黑尔说,这也是有着美丽故事般的话语:“当我们看着周围的世界,我们会发现有一种‘秩序’和‘设计’——像法国哲人伏尔泰讥讽的那样:人的鼻子是事先被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的是让我们能够架住眼镜——由此得出结论,明智的计划是不可缺的。看看每天夜里星星和月亮必定升起,看看那些行星和季节有序的变化,这后面一定得有个明智的计划。”当然,这个明智的设计者、计划者只能是上帝了。“这种目的论是如此的简单,禁不住任何抨击,以至现代神学家都避开它”。

“存在论”(“本体论”)的论点,据欧黑尔说,“是神学家的主要希望所在。论点认为,上帝的存在是由其特性决定的,那就是完美。因为上帝的概念就是完美的。如果我们可以用公式表达出完美的概念,那一定是上帝的概念”。对此,欧黑尔感叹地说:“仅仅用定义的方法来证明存在,简直令人无法忍受。比如,我们可以极其详细地定义或描述一句格言、一个小精灵、一个妖精或是一个梅内胡内人(夏威夷传说中一个淘气的小人儿),但我们不可能用定义的方法使他们变成真实的存在”。所以本体论的论点也毫无价值。

此外,欧黑尔又举出“最近被提出的两种论点”,一是道德论,一是实用论,由此证明上帝的存在。

关于道德论,她认为是来自康德哲学。这种论点认为,所谓“仁慈、正义、真诚、爱和智慧等品格,都来自于上帝”,也由于这类高尚品格的存在,证明着上帝的存在。但是,欧黑尔说:“这一论点没有解答邪恶、不公、虚伪或谎言、仇恨和愚蠢等为什么同样存在”,人们难免要质疑上帝:“既然上帝是全能全知、无所不在和最美好的,为什么会允许邪恶的存在?既然允许邪恶存在,他就不可能是全能的或最美好的。” 因此,从道德上确立上帝的存在这个论点是失败的。

关于实用论,欧黑尔认为这是从宗教的实际作用证明上帝存在必要性的。她说:“人类信仰上帝以后,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好啊,看看宗教裁判所、十字军东征,以及所有宗教战争的历史,是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这些事实还不足以回答,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问一问,信仰圣诞老人是否也能得到与信仰上帝一样的效果。”欧黑尔的结论是:“与其他任何单一的思想相比,宗教在人类历史上的各个阶段,带来更多的是痛苦和不幸。”

应该指出,欧黑尔关于基督教对上帝存在的论证及其相应的批判,都是通俗的,大众的,既没有神学家讲得那么的深奥和完备,也没有启蒙作家批判得那么深刻全面和具有学理性,但却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有着更强烈的生活气息。她认为,现在的信徒愿说“我相信上帝”,却不说“上帝是什么”,这是盲目性的通病,无神论者是不能接受的。

六、 关于《圣经》及其评价

欧黑尔不喜欢《圣经》中有关上帝的许多论点,但不否认“《圣经》仍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然而,她的演说并没有阐释《圣经》之所以成为“世界最伟大的作品”,因为这是她的听众已经公认的事。于是她只从负面解读:“我要说,‘圣经就像地狱’。它夸大了残忍、悲伤、愚昧、非理性、束缚、性别歧视、战争和死亡。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元素,圣经并没有那么重要,对我们来说,根本不屑一顾。”在她看来,《圣经》与宗教一样,“与人类的生活没有任何关联”;“圣经是智慧的垃圾”,不值一提,以至于在美国社会也只有少数人读过它。

欧黑尔说:“《创世纪》开篇就讲到上帝创世的故事,我们从中找到的只是仇恨、复仇、残忍、压迫、欲望和剥夺。那是一本恐怖的书。你没有必要相信我的话,拜托你自己从头到尾读一读好啦——你真的相信诺亚方舟、红海从中间分开、夏娃是由亚当的肋骨造出来的、太阳静止不动等等故事么?我们都知道,这些荒诞不经故事都流传于蒙昧时代,那时人类对宇宙和人的起源等问题正在探求答案——他们没有我们今天拥有的科技资源和知识水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故事本身却是令人怜悯的,它们里面没有美丽,没有爱或谅解”。相对而言,“有数千人写出了比这更加美好的事物,提出更好的观点。我不会用一个居里夫人或爱因斯坦、林肯去交换一万个圣经人物。圣经人物给这些为人类谋福祉的伟人们嗅靴都不够格”。

当然,基督新教更相信《新约》,认为《新约》同《旧约》不一样。欧黑尔回答说:“事实上《新约》更糟糕”。它的理论是陆续被添加进去的,“只要随便瞥一眼,你就会发现《新约》在记述事实上存在很多问题,足以质疑它的真实性——耶稣为什么有两个家谱?这两个家谱完全不同,却都试图通过男性家系,通过约瑟证明基督是大卫的后裔。甚至约瑟不是耶稣的父亲,神圣的灵魂(圣灵)才是。在这两个男性家系中,耶稣都不是大卫的后裔——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神的儿子也会花费时间和努力,仅仅为了诅咒无花果树么?犹太国是禁吃猪肉的,耶稣如何能从猪身上赶走恶魔?因为这个民族中应该没有养猪的。说上帝派遣他的亲生儿子去救赎人类的信条相比,美国人更好地保存了有关宪法及其文本的记载。”

据此,欧黑尔不赞成“有智慧的学者”远离人类生活和文化范围,把精力用在研读圣经上——包括希伯来圣经和吠陀经。因为“上帝没有写过一本书——上帝自身就是不存在的,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存在上帝”。

在这里,欧黑尔没有把对于圣经的学术研究和盲目信仰崇拜区分开来,她是让当下以《圣经》权威之名行自欺欺人之实的现象激怒了。

七、 关于无神论与不可知论之区别

如众所知,历史上的不可知论也是宗教神学的对立面,在今天的美国,不可知论依然是非宗教的活跃因素,欧黑尔似乎有许多不可知论者朋友,所以在她的演说中涉及的话也多。作为无神论者的她说:

“我们非常确定不存在耶和华,也没有‘that I am’(神的自称,指耶稣),就像每个基督徒都能够确定不存在宙斯、太阳神、羽蛇神、托儿(雷神)或其他古代神碉一样。比起你们有神论者,我们无神论者仅仅是在垃圾堆上多加了一个神,即犹太教和基督教共有的上帝。耶稣不是一个历史人物,摩西同样不是。在我写的另一本书《救世主耶稣,超级谎言》已毫无疑问的证明了这点。”在她看来,人们的信仰与其出生的地点、时间和条件有关。“你为什么是个基督徒?因为你出生在基督教时代,而且很可能是在西半球。如果你出生在3000年的埃及,你就会信仰‘太阳神‘;要是出生在600年前的美国,你就会信仰‘天父’;要是出生在中美洲,譬如是一个托尔特克人,你就会信仰‘羽蛇神’。因此可以肯定说,不存在犹太教和基督教共有的上帝,就像你们说不存在梵天或梵天、毗瑟?和湿婆三位一体的神一样”。

由此进到不可知论,欧黑尔说,“这个词是1869年托马斯·赫胥黎先生造出来的。当时有位叫查尔斯·布拉德劳的无神论者被选入英国国会下议院,因为他不愿意用‘请上帝帮我’这样的誓词宣誓效忠伊丽莎白女皇而无法取得席位。他说,他确实对王冠和国家忠诚,但作为一个公开的无神论者,他不能请求一个臆想的上帝来帮助。由于当时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论战在英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著名的赫胥黎家族站出来为达尔文进化论辩护,反驳宗教界敌人的攻击,所以布拉德劳想,也许托马斯·赫胥黎会出来帮助他,甚至可能公开宣扬他的无神论——至少可使无神论不会在基督徒的仇恨中举步维艰。但是,赫胥黎没有布拉德劳那么勇敢。他不敢直面基督徒,而且含糊其辞”。于是他很智慧地发明了一个词这就是“不可知论”。

按欧黑尔的解释,赫胥黎应该很了解“诺斯替教派”的神学体系。她认为,诺斯替崇尚的“真知、灵知、直觉”,应当就是希腊语中的“知识”一词,赫胥黎在这个词加上了一个前缀a,遂造成了“不可知论”这个新词。他这样做,是在“试图侮辱坚信事物能够被认知、坚信知识的可靠性的无神论者”。换言之,她把赫胥黎的不可知论看作是对无神论者的一种嘲讽:“他的基本论调是,知识不是一种拯救的方法,人们也不可能认识上帝。想要与上帝联系,通过知识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信念。因此,赫胥黎相信上帝是存在的,但拒绝将知识当作通向上帝的路径”;“在某种意义上,赫胥黎嘲笑一切知识,认为知识对于上帝这个终极问题来说,是不重要的。上帝只需要信仰上的接受。”对于赫胥黎的不可知论作如此之解释,不一定获得多数学者的支持,然而欧黑尔的结论,则可能成为学界的共识:“赫胥黎认为上帝是不可知的,远远超越人类的领悟范围。但他不去面对是否应该让一个无神论者有权坐在英国国会这个问题,是一种巧妙的但却是怯懦的做法 。”

欧黑尔总括说,“不可知论既被社会接纳,也被教会接纳。”它的学说与另一种宗教学说非常接近,这种学说认为,上帝是深不可测的,而人类的理性难免出错,所以需要一条与理性不同的、非科学的路径去获取“真理”。她强调,与大街上的不可知论者有别,“不可知论哲学家往往与教会结盟。原因是,提出世界是不可知这一错误观念的不可知论,目的是削弱科学,巩固神学。它将人引向信仰,诱导人相信宗教教条。”但是,欧黑尔说:“托马斯·赫胥黎后来写道,他后悔创造了这个词因为这个词被大众普遍误用”。遗憾的是,这时的布拉德劳已经取代了他在英国国会下议院的席位——“查尔斯·布拉德劳凭借自己不屈不挠的勇气、无可怀疑的真诚,以及个人的正直,已经名闻世界。”

总而言之,“一个无神论者仅仅是从有神论中获得自由的人。我们相信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更将其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是哲学。我们有尊严,我们知识渊博,我们豁达,我们真诚。我们拥有的是生活,我们要在生活中做成自己的事业,不是为了得到死后的机会而浪费生活。”

 

作者简介:文丁,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责编:习五一

(《科学与无神论》2009年第1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尹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开放浏览 注册时间:2015-06-06 13:06 最后登录:2016-06-04 22: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