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争鸣 >

听他妈的心音入睡,或者四肢走路

时间:2005-03-28 00:00来源:科学无神论网 作者:涂建华 点击:
当你看见公园里有人四肢行走的时候,你不要惊慌。以为病态科学家教他们那样做。 病态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有病的。病在哪里?病在不按科学规范科学要求研究问题推论结果,或者用低统计依据甚至虚假证据作推论,简单说就是有点胡扯、想当然。比如孩子听着
       当你看见公园里有人四肢行走的时候,你不要惊慌。以为病态科学家教他们那样做。
    病态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有病的。病在哪里?病在不按科学规范科学要求研究问题推论结果,或者用低统计依据甚至虚假证据作推论,简单说就是有点胡扯、想当然。比如孩子听着妈妈的心音入睡的观点。
    这是一个流传久远的观点。有科学家宣称,他们研究发现,妈妈抱孩子的姿势很有科学道理。我们不是常见到妈妈把孩子的小脑袋靠左胸前吗?为什么这样,这是好让孩子听着母亲的心音安然入睡。也许许多妈妈并不知道这个科学道理,但他们还是做了,自然选择、遗传的结果呀。看多么科学的理论,直听得咱这些不懂科学也没有条件做这些高难度科学实证的人傻眼。
    至少在2002年左右,这个洋观点登陆到了中国。据《科技日报》之“国际要闻”报道,“英国科学家发现女人更喜欢用左手抱孩子”。要闻称苏赛克斯大学婴儿研究小组的布兰达?托德博士和她的同事们经过研究,提出了“左手抱孩子”可以使母亲更好地观察孩子表情、可以保证婴儿的左耳能更清楚地听见她哼哼的儿歌等解释,此外还提出了“母亲的心跳对宝宝有很好的催眠镇静作用”这个观点。据说这个研究是有田野调查数据的,包括12名男性在内的32名志愿者接受了调查,结果是妇女更喜欢“左手抱孩子”,但“男性没有这个偏好”。
    对这样一个观点说三道四可不容易。病态科学虽则有病,但它的哲学基础还是唯科学主义的。就是说,它讲究实证,讲究统计。妈妈抱孩子的姿势虽然是可以统计的,但孩子是听着心音睡觉还是妈妈拍着他屁股哼着催眠曲让他入睡的呢,我们却很难实证。
    你想想,医生听患者心音有多仔细多好设备呀,一个收集声音的玩意,还帖肉放在胸部,还讲究安静的环境。我们现在要隔着妈妈的衣服,要在也许并不安静的环境下听妈妈的心音,恰巧这个妈妈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幸福或多子多烦的冷漠中,心平气和也好,心静如水也好,都难剧烈地“嘭嘭”直跳,多难听到呀。夏天还好说,碰上冬天,碰上哈尔滨的冬天莫斯科的冬天,这心音简直就没法听了。
    虽然说人家观点病态不一定要你孩子般去听什么心音,但思考是有益的。如果我大人觉得不怎么听得到年轻妈妈或随便什么人的心音,孩子就听得到吗?也许你可以解释:孩子听觉好呀,孩子熟悉了听惯了那种声音呀,等等。怎么说怎么像呢,你有什么话说。
    如果要我证明孩子听着妈妈的心音入睡的观点是病态科学的观点,我应该这样做:首先,我要证明孩子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听不到藏在衣里藏在乳下之胸腔里的他妈的心音的;然后我要证明即使听到了他妈的声音,但这种声音对人、特别是对孩子也是没有有催眠作用的;第三我要证明孩子入睡不是听了他妈的声音而是他妈的拍打摇动或催眠小曲的作用……所有这些,我还要拿出对比实验的证据来,就是说,我还要有孩子不听心音同样能睡、甚至睡得更好的实验依据来。
    够了,这些做得到吗?也许现代科研手段做得到,我却没有这样的实验条件。于是我没有办法驳“心音入睡”论了。
    可是转念一想,有了呀,“心音入睡”论者真有这样的实验依据吗?布兰达?托德博士用32人做的调查可靠吗?你想想,32人却只得出个“妇女更喜欢左手抱孩子”的结论,这多不可靠呀。而她的研究中竟然还有12个男性作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多好的方法呀。可见布兰达?托德博士的研究是科学的。但用男性对比什么呀?如果实验结果是男性也有这个偏好,那“左手抱孩子”与“入睡”之间不就有了正关联吗?因为女人男人的心都长在左胸腔,甚至,男人的心跳更“肤浅”,因为一般而言男人没有丰乳更少脂肪。可是,问题出来了。调查实验结果是,男人抱孩子没有定势,他们非常随意。如此看来,不是“心音入睡”论没有了支持吗?但报道中还是推出了这样的理论。布兰达?托德博士似乎更注重证明“绝大多数女人更喜欢用左手抱孩子是因为用右侧脑半球处理面部表情的解释工作更具优势”的观点,但“心音入睡”还是搭配着推出来了。这使人疑窦顿生。
    科学的研究有很多的方法,不是什么东西都要实证的。但“心音入睡”这样的事,不实证就不好。因为,把母亲抱孩子的姿势也往科学上靠的人,本身有很深的唯科学情结,而唯科学是最讲究实验实证的。
好了,驳了“心音”论,我们来谈点别的。
    我们谈谈科学的方法。实证是一种方法,这是一种依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各种问题的方法,就是实验室证明一类靠得住的办法。这个办法好。
    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博士说过一件事,有次他遇到一群德国的学者在谈论运动――比如短跑――有没有极限这个问题,德国学者阐述了各自研究思路,比如从人肢体的结构、足的蹬弹跨跳力量、韧带在跑步中的作用等等方面入手,如果这些都是有极限的,那短跑乃至运动不就有了极限吗?大家争论不休。一旁的王博士见状,插了一句言。他说,运动,既是有极限的,也是无极限的。大家觉得很奇怪。王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当然,我们知道他这是一个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现在我要说的是,在这个争论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德国学者希望以类似理化实验的方法证明运动的极限,王博士采用的则是理性思辨的方法。
    理性思辨是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础上的,是运用了许多现成的被证明是正确的原理了的,因而在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是行之有效的。
    王博士的辩证法让德国学术佩服不已,在实证主义氛围里的学者,惊诧于在他们熟知的自以为是的方法之外,还有这样的高论。
    现在我们来谈妇女抱孩子的姿势何以是这样的:他们左手兜着孩子的屁股,带孩子游动玩耍,或者让孩子的头帖在胸前,摇者、唱着,哄孩子睡觉。他们同时也还有以下的活动,用另一只手拍孩子屁股,或者端奶瓶、开门、开灯、打电话……当然,没事另一只手也合作兜着孩子或让孩子的头靠到右胸前。
    我们来研究“另一只手”,它是哪只手?右手!这已经快到我们的推断了――
    妇女往往用左手抱孩子是因为左手不太灵便,它做一些相对呆板简单的的工作、让出更有作为的右手做更多的事!
    要论证这一点也不简单。所以我是从手的左右灵便程度不同以及“心音入睡”论的不可思议来“思辨”的。我不想去“实证”,就算谁说我的是另一个病态科学观。
    不是什么东西都有必要实证的。说一个臭例子――大家捏着鼻子――某报登载据称是科学家的“实证”科学成果说,手纸要多叠几层,以免污染手指。因为经“实证”,“科学家”在叠了八层后,还有大便透过。“科学家”提醒愚民们上厕所要叠八层以上的纸。看,科学家多么关心没有科学知识的百姓呀,都细节到吃喝拉撒了!
    我就在厕所里研究起学问来。研究发现,自己每次用的纸量很不一样。难道科学家有错?因为我每次的排泄,都是在目标物数量、稠稀度很不确定的不规范甚至可以说很不科学的情况下进行的,使用的卫生纸也有厚薄大小之别不是严格国标的,这就难怪了。毕竟我的工作不是科学家的工作,我的屁股不的科学家的屁股!
    说这等废话,是想告诉那些有病的自称的科学家,你们的话是多么重要呀。用流行语就是你们有话语权呀。可你们要珍重自己,珍惜话语权利,不要随口乱嚷嚷,发表想当然的“成果”,因为老百姓把你们的话当金科玉律呀!如果我听信了厕所科学家的高论,大家想那要浪费多少纸张毁掉多少树林呀。又如果一个左撇子妇女相信了“心音入睡”而浪费可以做更多事的左手来抱人让不称职的右手去乱弹琴,或者冬天的妇女解开棉衣让心爱的宝宝贴肉听心音,这样搞得人家做坏了事或冻坏了身子,多不好呀。
    要证明妇女抱孩子的姿势与右手灵便的假说也不难,比如可以统计“右手灵便”者和左撇子的“抱姿”,不过样品数量要大,有难度,且不一定能得出确证性结果。
    本文没有要实证“左手抱人系因右手灵便”的高论的意思,我是想告诉真正的或冒称的科学家要守住自己的嘴不乱说,也提醒我们自卑的小百姓别太在意那些不可思议的影响我们生活的歪论。什么红茶菌疗法呀,什么甩手疗法呀,什么鸡血治病呀,你还没糊弄够吗?一个叫“文萃”的报纸曾经整版宣传“尿疗治百病”,搞得一段时间我同一些“相信科学”的人近距离说话时总寻思那怪怪的气味是因为他没有刷牙呢还是喝了自排的废水!现在清晨你到公园去到居民小区去,有多少人在倒退着“走”路!为什么?健身养生嘛。倒呀,时光倒流,这不是返老还童吗?多有哲理。既然顺着走的人免不了有老死的宿命,我们何不来点逆向思维?!
    其实我有一个更好的长命绝招没有告诉大家,这可是真正的科学。现在为表示我具有“无私”这种科学道德,就免费提供给大家了,那就是――
    四肢走路更有利于健康!
    公益广告词:直立行走使人的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引起心血管病(心要把血液泵到最高到头顶的位置,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在直立行走的情况下,它要作更多的功)、使人的乳房、子宫和其他内脏存在下垂的危险,使人更容易受到来自空间(主要是高空,如碰着门框)的伤害(战场上卧倒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四肢走路能消除这一切弊端,助你返老还童……
    网友们,同志们,文章结束,咱们明天公园看把戏去――
    如果那里有一群人在四肢走路,你要知道,那都是病态科学家教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