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争鸣 >

为科学辩诬

时间:2004-02-02 00:00来源:五柳村 作者:陶世龙 点击:
未有科学以前,环境即在被人破坏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固非虚语。历代皇帝、王公贵族、官僚豪门,兴建宫室、衙舍、府邸,需要大量良材;烧饭取暖等生活所需,更每日都在消耗不论好歹的各种草木。 人类建立农耕社会,砍伐森林建筑居所和作为能源
  

    未有科学以前,环境即在被人破坏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固非虚语。历代皇帝、王公贵族、官僚豪门,兴建宫室、衙舍、府邸,需要大量良材;烧饭取暖等生活所需,更每日都在消耗不论好歹的各种草木。
    人类建立农耕社会,砍伐森林建筑居所和作为能源,烧去天然植被开拓为农田,刀耕火种,开始了第一轮对环境的大破坏,首当其冲的是森林草原。最先从那些古文明的发祥地开始。
    在欧洲,希腊的森林消灭得最早。希腊人不重宫室,但大修神庙,文明肇始,山林亦罄;且不仅希腊,以高大坚硬闻名於世的黎巴嫩雪松,从巴比伦时代开始就被砍伐运送到各地,公元二世纪初,罗马皇帝在黎巴嫩山竖起100多块石碑,宣布这里的森林为帝国所有,但仍未能保住这些残余的雪松,现在只能在圣经这样的典籍和传说中去寻找名噪一时的雪松了。
    烧荒垦地近年来还在印尼、巴西屡有发生,所生烟雾远分别影响到东南亚及中美洲。此等行为均无须科学,而不晓其后果而盲目为之,正又因不懂科学之故。
    孕育过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三角洲,本来土地肥沃,公元前两千年,这里就已出现了繁荣的巴比伦帝国,尽管那时生产技能低下,粮食亩产也曾达到三百斤,然而繁荣不到千年就衰落下来,直至变成一片荒芜的盐碱地。
    在未有科学和现代技术以前,人类简单的耕种、放牧活动,已在使地球上的环境恶化。时至今日荒漠化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地区是非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撒哈拉沙漠的流沙一年要侵蚀周边的农田160万公顷以上,主要是过度开垦和放牧之故。

    防治环境恶化还得靠科学
    据说,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流浪到埃及的犹太人,在历尽艰辛,来到地中海和与海岸大致平行的山脉之间,狭长低平的地带,即巴勒斯坦定居,当时这里是"牛乳和密糖充溢之地",而科学作家房龙在1932年写出的《世界地理》中,告诉我们:"近代往巴勒斯坦去旅行的,很少看到牛乳了,而蜜蜂也因为缺少充足的花卉,早就消灭了。"特别重要的是,房龙指出,出现这种情况,并非由于自然原因,而是由于战争,水利灌溉设施屡受破坏所致。
    我国新疆的楼兰古城所在的绿洲,曾因开垦而繁荣,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镇,但它仅维持了数百年的繁荣,大约在公元4世纪期间废弃。今天这里是一片残破而凄凉的荒漠,研究历史资料的结果表明,是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盲目开垦所致。(楼兰古城的历史借鉴;梦回楼兰)。
    以上种种,都不是因为有科学,而是因为无科学,才使环境恶化。在环境恶化以后,还得靠科学来改善和维护。伦敦雾的故事就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实例。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欧洲的环境最先受到严重的污染,伦敦雾即其标志。1952年12月4日至11日出现的大雾,使白昼如昏夜,汽车只能开着雾灯艰难地爬行,警察不得不手持火把在街上执勤。烟雾还钻进室内,Sadler's Wells 剧院正在上演的歌剧《茶花女》由 于观众看不见舞台而被迫中止。电影院里的观众也看不到银幕。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激增,这个期间死亡人数比平时高出4000多人。这次事件震惊了世界,也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经过治理,1975年,伦敦的雾日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现在,慕雾都之名而来的人们可能会失望,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 春寂静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工业时代那棕黄色的伦 敦雾已经成为过去。阳光驱散薄雾后,公园里绿草如茵,空气清明, 让人难以想象当年迷离晦暗的雾中情景。而烟雾灾害也将继续留在记 忆中提醒伦敦市民,污染并不是我们为获得财富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碧声,《三思科学电子月刊》第四期)

    刀枪弓箭,杀人之多不亚原子弹

    战争内完全是一种人类的行为,与科学技术无关。或以为科学和技术发达使战争变得更残酷,也是一种误解或有意误导。
在马非百著的《秦集史》中编有一"首功表"(下册 1014-1020页,中华书局1982年北京第一版),实际上也是一部战争中杀人的记录,现简化录载于后:

    年代                   对方                 战场所在地          秦军斩首数目
    前364 秦献公二十一年    晋                石门                  60,000
    前354 秦孝公八年        魏                    元里                   7,000
    前331 秦惠文王七年      魏                  雕阴                  80,000
    前318 秦惠文王后七年    韩,赵,魏,燕,齐,匈奴   修鱼                  80,000
    前331 秦惠文王后十一年  魏              岸门                    10,000
    前312 秦惠文王后十三年  楚              丹阳                    80,000
    前331 秦武王四年        韩                    宜阳                  60,000
    前301 秦昭王六-七年     楚                 重丘,襄城             20,000
    前298 秦昭王九年        楚                    武关                  50,000
    前293 秦昭王十四年      韩,魏            伊阙                   240,000
    前280 秦昭王二十七年    赵                光狼                  20,000
    前275 秦昭王三十二年    魏                大梁                  40,000
    前273 秦昭王三十四年    魏                华阳                 150,000
    前264 秦昭王四十三年    韩                陉城                  50,000
    前260 秦昭王四十七年    赵                长平                  450,000
    前257 秦昭王五十年      赵                  邯郸                   6,000
    前256 秦昭王五十一年    韩                阳城,负黍             40,000
    前256 秦昭王五十一年    赵                                      90,000(含俘虏)
    前245 秦始皇二年        卷                                          30,000
    前234 秦始皇十三年      赵                 平阳                 100,000

    以上合计斩首一百六十馀万,许多较小的战事和秦始皇十三年以后的战争,没有斩首数字的记录。而秦始皇灭六国都是使用武力,尤以灭楚的战争时间长,规模很大,秦军还打过败仗,俗话说:杀人三千,自伤八百;在这统一六国的最后阶段,杀人不会少。
    上面说的是军人阵亡的数字,实际上一场战争下来,平民被杀的更多,这在后来三国时期留下的记载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说不上是汉朝极盛时代的汉桓帝永寿三年,即公元158年,中国全国还能有1067万多户,5648万多人,而到三国鼎峙之时,时间仅过去几十年,魏蜀吴三家通共也只有147万多户,767万多人,比今天北京市的人口还要少得多,人口锐减将近90%!原因主要由于打仗。
 
    科学并未造出魔鬼,魔鬼乃在人的心中

    有人常以两次世界大战为例,指责是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实际上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战争的威胁越小;科学和技术是今日提高文明程度的原动力,发展科学和技术,方能普遍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建立全人类是个整体,需要同舟共济的地球村意识。1991-2000年殓,全球接近230孺人因?蓄突而死亡,比起自然?害致死的人多了足足?倍。超咿七成的蓄突死者?自?钙?家;同一?期,每年平均3,100孺人受蓄突所?呗。他?或受?、或流滕失所、或被??生活基本所需。其中,超咿五成是?钙?家的?民。(?肴剪十字?,2001)  这些贫穷国家也正是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地区。消弭战争,有待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1945年投在长崎和广岛的原子弹毁灭了约21万平民,非常残酷,但这种毁灭性武器的出现,也使好战者畏惧会同归于尽而实际上难以使用。二次大战后一度被认为不可避免的世界大战,半个世纪过去了,并没有出现,而且发生的可能越来越小,这里面就有科学和技术高度发达后产生的自我威慑的约束作用。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两千二百九十五年前,秦在伊阙战役中杀掉的将士,比原子弹在长崎和广岛造成的死亡还要多;白起和项羽先后分别坑掉的数十万俘虏,使用的不过是木棍。这也充分说明,把人推向残酷的,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人的本身。科学技术没有制造魔鬼,魔鬼乃在人的心中。看一看,今日世事之纷扰,特别是恐怖主义的出现和猖獗,更作了最清楚不过的说明。

    地球这个系统的演化不可逆,人类只有随之发展才能生存

    早在1968年成立的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就提出过地球上资源有限,而人类对资源的消费无限且正在激增,深堪忧虑的观点。现在又有人重提,象煤和石油是地球在几十亿 年中积攒下来不可再生能源总归是有限的。以目前的开采速度,在一个不远的将来, 也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就能看到它被彻底耗光。如果到时候没有新的能源供应,文明社会就会土崩瓦解。
    罗马俱乐部的观点,虽然未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相当多的学者从积极的方面提出了乐观的预测,但它提醒和促进了人们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有意义的。时至今日,旧话重提,未尝不可,但具体到认为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文明社会便会土崩瓦解,则未免有点危言耸听。固然这里有句限制语,"如果到时候没有新的能源供应",但仅就煤和石油本身而言,也远不到这样短缺的程度。
    作为资源,已不是一个自然的概念而是一个经济的概念,是否匮乏,不仅看资源本身量的多少,还取决于个人对资源的需要量和人口的数量,取决于人所具有的开发资源的能力。
    因此,拿石油来说,濒临枯竭的警告已发出过多次,1925年查到的世界石油储量为412.3亿桶,按当时的年消费10.9亿桶计算,到1965年世界上就没有石油可采了,然而到20世纪末,不仅未采光,而且拥有的石油储量比1925时还多。更不用说煤了,因为它污染环境,生产在收缩,象加拿大有的煤矿已被封存。其他矿产储备,从全球角度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虞匮乏。
    当然,石油和煤不可再生是事实,而进入工业社会以后,能源的消耗大大增加,也是事实。但怎样才能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呢?对科学持批评态度者认为:人类需要改变生活方式,科学需要改变发展方向。
    改变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人类学家Fred Plog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山地的考查,发现生活在那里的一个生产力仍处于原始状态的部族,便看不到他们对生态有什么破坏。(Cultural Anthropology, 1980,Alfred A.Knopf.Inc.)但我们能回到这样的原始生活吗,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事实上也不可能,这个部族只有两百人,占有可耕地六千亩,即三十亩地才养活一口人。
    今天人类的生活方式确实有需要改变,但不仅改,还得进,即不断发展。因为,地球与人是一个组合在一起的系统,而这个系统是在不可逆地演变,芸芸众生,纷繁物种,在这演变过程中,此生彼灭,何只万千。人要生存下去,只能随整个系统的演变而发展,不可能回到原始。
遥想当年,和北京猿人一起生活在周口店的野兽,今天大多在这里看不到了,有的野马、犀牛、河狸...别处还有,更有一大半已在地球上绝灭,肿骨鹿、剑齿虎即其最知名者。但人生存下来,并从学会用火,制造工具,到学会种植,直至今日建立近代文明,进化脚迹一步一个。今日也只有继续发展下去才是求存之道。
    进化不可逆,科学不可侮。
    2002/01/04,于北京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