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争鸣 >

如何鉴别伪科学

时间:2005-02-23 00:00来源:无神论坛 作者:江晓原 涂建华 clytie 科 点击:
江晓原:如何看待身边的伪科学 一、根据常识来判断 在大部分情况下,常识不会欺骗我们。 比如有人兜售对彩票中奖号码的预测,写成书,编成软件,出售赚钱。这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用常识来判断: A.概率论的基本知识告诉我们,一系列“独立随机事件”中,
  

    江晓原:如何看待身边的伪科学
    一、根据常识来判断
  在大部分情况下,常识不会欺骗我们。
  比如有人兜售对彩票中奖号码的预测,写成书,编成软件,出售赚钱。这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用常识来判断:    
   A.概率论的基本知识告诉我们,一系列“独立随机事件”中,第N次事件发生的概率,与此前N-1次事件的结果无关;而任何一次公正的开彩,都是独立随机事件。因此,根据以往中奖号码的统计来推测未来的中奖号码,是不可能的。
  B.如果上面的判断需要用到一定的概率论知识,那么下面的判断更简捷(尽管不如A严格):如果某人真的掌握了预测彩票中奖号码的能力,他为何不大量买入彩票,却还要靠兜售这些书籍和软件来赚钱?
  又比如,有人宣称练某种功可以长生不老,甚至“得道成仙”;而常识告诉我们,凡人必有一死,世上没有神仙,因此这种宣称必然是虚假的。
  二、根据科学原则来判断
  伪科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竭力将自己打扮成科学。但是科学有自己的基本原则,违背这些基本原则的,就不能厕身于科学之列。这些科学原则是:
  1.与现有科学理论的相容性。现有的科学理论是一个宏大的体系,一个成功的科学学说,不能和这个体系发生过多的冲突。比如经常有人宣称自己的学说将要“改写整个物理学”、“改写整个科学”等等,那一定是不可信的。
  2.理论的自洽性。一个学说在理论上不能自相矛盾。
  3.理论可证伪性。一个科学理论,必须是可以被证伪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说“今天下午要下雨”,这是可证伪的――到下午看,下雨就是正确,不下雨就是错误;而说“下午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就是不可证伪的。如果某种学说无论怎么考察,都不可能被证伪,那就没有资格成为科学学说。
  4.试验的可重复性。这一条与迷信和伪科学所鼓吹的“诚则灵”直接冲突。科学要求其试验结果必须能够在相同条件下重复。
  5.随时准备修正自己的理论。凡是宣称自己的学说“永远正确”的,都不是科学学说,因为科学只能在错误中发展前进。“永远正确”的学说,只能是宗教。
  三、根据提倡者的背景来判断
  背景主要包括学历和职业,这些因素通常决定了一个人有没有专业训练、在何种领域有专业训练。
  例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如果宣称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发现了爱因斯坦的错误”等等,是不可信的。
  又如,一个农业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如果宣称他“发现了爱因斯坦的错误”,通常也是不可信的,因为他所受的专业训练,离开物理学太远。
  再如,一个商店里普通的售货员,如果宣称她已经“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人们通常是不可能相信的;而如果是一个大学里的数学教授这样宣称,就比较可信了――但事实上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数学教授这样宣称过,因为他们更知道这个难题的分量。
  这里所说的,当然丝毫没有鄙视学历低的人,或是认为世上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意思。
  四、听取专家的意见
  当一种药物被吹得神乎其神,天天在电视上大做广告时,我们应该听取专家的意见,而不是跟着广告走。
  问题是,谁是专家?对某种药物而言,当然生化学家、药学家、医生,有可能是这个问题上的专家,而相声演员不可能是这个问题的专家。
  专家的意见到哪里去听取呢?通常不能在电视上――电视上是做广告的地方,是明星向公众兜售洗发水、减肥药、美容霜的地方。专家的意见,应该到专业著作、专业学报上寻找,到负责任、有声誉的杂志上寻找,或者作为参考,也可以到互联网上去试着寻找。
  五、看看有没有商业动机
  并不是所有的伪科学都有商业动机,有商业动机也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伪科学是有商业动机的。
  因此,如果我们发现某种东西有明显、强烈的商业动机,就应该提高警惕,看看是不是骗局。
  归根结底,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随时注意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思索和考察。这样,作为领导者就能够减少错误决策的概率,作为研究者就能够减少误入歧途的概率,作为消费者就能够减少上当受骗的概率。
  (摘自《交界上的对话》,江晓原著。)

    涂建华:如何识别伪科学?

   《什么是假科学》是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克基尔大学哲学教授,著名科学哲学家马利奥?邦格(Mario Bunge)的论文,发表在《哲学研究》(1987、4)。翻译者把Pacudoscience译为假科学,现在我们通常用"伪科学"这个词。
    邦格给出了一个E=(C,S,D,G,F,B,P,K,A,M)的公式来判断什么是伪科学,括号内的字母是各指标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实际上这个公式等于是E=A+B+……+M,邦格所列十二个条件,据成我的理解,它们是指:
    一、这个知识领域是长期不变的,即使变化,也是由于争论或外来压力而不是来自科学研究。如"创世说"。
    二、这个知识领域的研究者自称为科学家,但不进行任何研究,或者从事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的有很大缺陷的研究。
    三、社会上承认这个知识领域的人或团体,是为了各自的私利。或者容忍它但把它逐出官方文化的疆界,如对"特异功能"的承认符合这个特征。
    四、这个知识领域所研究论述的事物都是些得不到确证的实体,如星象对人事的影响,气功外气,UFO和外星人。
    五、这个知识领域的整体看法包含下面四种非科学因素:第一,一种支持非物质实体或过程的本体论,例如脱离身体的精神;第二,其认识论使用来自权威的认证作依据,或者,对于这种知识领域的认识只有那些得到了专门传授或解释经文训练的人才能掌握,是一种超自然的认识办法。如对严新特异功能的认识就依据某大科学家的讲话,面法轮功宣称其"功理"只有通过修炼和得到传授才能掌握,局外人是不能理解的,局外人没有那么高的"层次"。第三,一种不推崇清晰、精确、深度、融贯或真理的价值体系。反过来说,伪科学的成果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如"水变油"就拿不出象样的研究报告,一切由王洪成说了算,他说这样就这样,他说"母液"和水的比例是多少就多少,发热量多少,对机器的磨蚀作用 如何,他不能给出。第四,一种不主张自由探索真理,而是顽固捍卫教条,必要时使用欺骗手段的精神。
    六、这种知识的形式背景地位通常很低,即使为了说明象超心理现象这样的原理而使用数学模式。但这种模式也不能用实验方法检验,是虚有其表。
    七、很少或没有特殊背景,一种伪科学很少或根本不从其它知识领域取得知识。同样,它对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也很少甚至不起什么作用。
    八、伪科学研究的问题中人生的实际问题多于认识问题。
    九、伪科学使用的知识停滞不前,而且包含很多与已被确认的科学假说相冲突的不可检验甚至错误的假说。
    十、研究者的目的不是认识性质而是实用性质,他们没有典型的科学研究目标,也不能找出规律或使用规律来理解或预测事实。
    十一、研究方法既不能用另外的(特别是科学的)方法加入检验,也不能用已被确认的理论来说明。伪科学特别不欢迎批评。
    十二、也许除了任何一种伪科学 外,没有任何知识领域与这个知识领域有重合的部分从而可以控制这个知识领域,换句话说,这一种知识领域实际上是孤立无援的。没有什么类似真正科学体系的伪科学体系。凡是满足上述十二条件的,都是伪科学。不过,邦格的标准有个问题 ,比如,每一个伪科学都有这十二个条件吗?每一个条件比重一样吗?陈健先生看出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在建立模糊模型时试图克服。
    邦格把科学和伪科学对待一系列重要命题的不同态度列了一个表,试录如下:


    ……龚育之先生的以毒害断真伪的观点,用的就是大众标准。
    据我理解,伪科学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研究者一般是不学无术者或跨学术表态者。
    第二,伪科学研究的是非常规问题,是怪问题。其中好多是真正的科学家从未设想的可笑的问题:如气功外气,超常感知,灵魂学,把场理论滥用,飞碟,水变油等。
    第三,伪科学理论害怕批评,伪科学技术拒绝检验。如果说伪科学也曾标榜过自己经得起检验的话,那不过是"眼见为实"一类让你看表演,观魔术罢了。伪科学急了就不给你玩,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信念方面的准则本身就是非科学的提法。
第四,伪科学不遵守基本的科学准则:检验则有助手在场违反"双盲原则";鉴定,则请自己信任的人或外行,违反公正原则;"成果"不肯公开,违反科学无私利性原则;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 表在自己创办的报刊上,或者出书,而不在同学科公认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以接受学术界的评议,违反学术的合理怀疑原则。他们的成果一般是前无古人的,不需要任何已有的科学原理作基础,也不会对其他学术研究产生指导作用 ,是孤家寡人,空中楼阁。
第五,伪科学的终极目的是名利。许多伪科学代表人物已是名利双收了,如严新、张宏堡、张宝胜、柯云路全都发家了。中国元极功领导人张志祥,获得了湖北省鄂洲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的政治待遇。李洪志要进全国政协未成,却敢掀起上万人静坐中南海的运动,气焰嚣张。
    以上,也算是一种大众标准吧。
 

    clytie:关于科学和伪科学
 
    区分科学和伪科学不可能有精确的标准,比如有人试图建立一个公式去判断真伪,实质这个公式的内容仍然是主观的,并非是客观的。顶楼的区分伪科学的标准虽然不够精确,但对老百姓来说简单实用,可以有效识别利用伪科学进行的商业欺诈,本人非常赞同。但6楼的标准是针对科学研究的,而且显然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这个标准还为科学研究设立了禁区,但科学研究不应该也不可能设立禁区。我们看一门学问是不是科学不是看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而是看它研究的方法是什么。另外即使某一样研究不是使用科学的方法,它也不一定就是伪科学,还有很多非科学的东西,非科学和伪科学不是一个概念。比如有很多学科并不适用可重复检验原则,如数学、哲学、心理学等等,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也把它们称做是科学。非此即彼的反伪标准是反伪扩大化的具体表现。另外我们所讨论的科学实质上实证科学,而科学应该划分为实证科学和非实证科学两部分,实证科学并不是科学的全部,它们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区别,是不能够互相套用的。显然不能够认为非实证科学就是伪科学,事实上很多反伪科学者经常采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检验一切理论学说,造成了反伪扩大化。

    科海泛舟:判断伪科学的标准是看它的研究方法是否符合形式逻辑
 
   人们在讨论判断伪科学的标准的时候经常争论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把科学研究中的错误和伪科学混在一起了。比如顶楼中谈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如果宣称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发现了爱因斯坦的错误’等等,是不可信的。”但这个人可能只是由于缺乏专业基础,研究中存在错误而已,就像学生做错作业一样。不能说所有做错题的人都是在搞伪科学。
   确实,正如clytie所说:“看一门学问是不是科学不是看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而是看它研究的方法是什么。”而且识别某种学说是否是伪科学关键不在于它的结论,而在于它的研究方法。因为如果仅仅是结论有错,有可能是科学研究中的失误。科学研究中的失误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继续研究,是可以发现和纠正、并且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的;而伪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在结论绝对不能改的前提下寻找证明,为了给结论辩护不惜违反逻辑,所以无论再怎么研究也不会纠正错误。
   至于研究方法是否是伪科学方法,其实可以很精确地判断。因为伪科学方法并不是错在某个专门的科学研究方法上,而是错在最基础的、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而且在生活中也都要用到的方法――形式逻辑上。而科学研究中的推理要符合形式逻辑,这是没什么争议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说伪科学不是科学研究中的错误,因为它连科学的门儿都没入。
   下面就以人们争论了很长时间的UFO问题为例,用这个标准来分析一下。如果某人只是猜想某个不明飞行物可能是外星人来访,当然不能说他是在搞伪科学。但历史上人们已经证实了大量的不明飞行物是一些气象、天文、人工物等现象,甚至是一些故意伪造的现象。因此那个不明飞行物在真实面目被探明之前应该有多种可能性,当然“外星人来访”也算是一种可能性,只是这种情况还从来没有被证实过。所以如果不排除其他可能性,在逻辑上是推不出“那个不明飞行物是外星人来访”这个结论的。硬要得出这个结论那就可以判断他在搞伪科学。这种判断与对事物本身的判断无关。即使那个不明飞行物真是外星人来访,这种推理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就像如果有人三天没见到科海泛舟的新帖子就得出我已死了的结论一样,即使我真的死了这种推理方式也是错的。所以对伪科学的判定不存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会改变的问题。当然,具体某个人或组织对具体某种学说是否为伪科学的判定可能会有错,但纠正这种错误也不需要新的科学知识。
   再以本网站近期讨论比较多的两个事件为例分析一下。
   陈健民“绝食”49天事件。单根据这一个事件就认为人能绝食49天也不能说这就是在搞伪科学。但毕竟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绝食”者作弊的事件,所以不管陈建民本人是否作弊,只要“实验”不能排除各种作弊的可能性,在逻辑上就推不出人能绝食49天的结论。
   陈明道“转世”为唐江山事件。李书光和符生苗用遗传和基因来解释这个事件。陈明道身上有伤口,唐江山身上有疤痕。但一、后天的伤疤不会影响基因遗传,二、即使会影响遗传两人伤疤的数量也不一样。因此疤痕无法成为“转世”的物证。如果这个证据被否定之后在没有对它重新研究、做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仍然含糊地说“唐江山本人就是最大的物证”[clytie语,奇闻怪事,海南“转世奇人(唐江山)”大揭秘,第53楼],那就是将不是证据的事物硬做证据。这也可以算是伪科学方法的一种吧,因为对这个寻找证据方法的判断同样与对事件的判断无关。即使唐江山真是陈明道“转世”,目前有关疤痕的材料也构不成物证。就像即使我真的死了,“三天没见到科海泛舟的新帖子”也不能成为我已死的证据一样。
   详细的理论论述可参看本网站“学术争鸣”栏下的《老百姓也能识别伪科学家》一文。
 
    继续讨论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