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新闻 > 科学新闻 >

库尔茨:捍卫科学理性的英雄和榜样――纪念库尔茨逝世一周年

时间:2014-01-28 19:59来源: 作者:申振钰 点击:
2012年10月20日,美国哲学家、新启蒙运动的推进者、世俗人文主义之父库尔茨在纽约逝世,终年86岁。今年是库尔茨逝世一周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回顾与库尔茨交往的20多年,对他的“治学”、“治业”、人格魅力以及与中国朋友的友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导语
      2012年10月20日,美国哲学家、新启蒙运动的推进者、世俗人文主义之父库尔茨在纽约逝世,终年86岁。今年是库尔茨逝世一周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回顾与库尔茨交往的20多年,对他的“治学”、“治业”、人格魅力以及与中国朋友的友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1988年3月,时任《科技日报》社长兼总编的林自新先生,第一次邀请以库尔茨为团长的6人代表团访问中国,并考察特异功能现象。在中国,库尔茨一行除了在北京、西安、上海会见一些科学家并与他们座谈、组织演讲;还与中国特异功能研究者共同组织了对特异功能人的测试。在这一次的访问中,我认识了库尔茨先生。1992年10月,我参加了由林自新、郭正谊率领的代表团,参加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举行的第16届CSICOP(对于声称异常现象科学调查委员会)组织年会。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参加怀疑论组织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就两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举行了广泛的讨论,并达成了由美国CSICOP组织普罗米修斯出版社出版中国学者的有关书籍和在中国翻译出版普罗米修斯出版社有关书籍及双方学者互访进行交流、互赠图书、杂志的协议。在这次CSICOP组织的理事会上,林自新被选为中国理事,我被选为中国联络员。此后,我与这个组织就有了20多年的交往。这20多年的交往中,深深地被这个组织的创始人,开拓者、创业者、思想领袖所感染、所折服。他把一生的经历贡献给他钟爱的世俗人文主义哲学和新怀疑论的事业。他通过世俗人文主义的实证哲学理念,探讨道德、伦理、理性和宗教等涉及人类价值和社会永续发展的现实主题,借此鼓励人们运用该理念在无神的世界中寻找人生智慧和幸福。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科学和人类价值研究会主席斯图尔特·乔丹曾这样评价他说:“保罗·库尔茨是自杜威(John Dewey)过世后美国最伟大的自由思想的领袖”。他向全世界呼吁:我们应该采取行动,减轻人类的痛苦,增添人类的幸福,这个责任应延伸到整个地球。这是他的“治业”精神。
      他的“治学”也令人感动。不要说,库尔茨在纽约州立大学教书时,作为一位哲学教授,把他的无神论思想和世俗人文主义的实证哲学理念毫不隐瞒地、坦诚地教授给学生,并毫无畏惧地面对质疑和挑战。他声称“我是一个不信宗教的世俗人文主义者。我的灵感不是来自于宗教或者灵性,而是来自于科学、伦理、哲学和艺术。”他对年轻人总是倾注着一种睿智和企望,并给予关怀和鼓励。1976年,他创办了“对于声称异常现象科学调查委员会”  (The Committee for the Scientific lnvestigation of Claims of the Paranormal,简称CSICOP)。其宗旨是不带偏见地对世界上声称的异常现象进行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对各种各样的超自然的、非理性的主张进行怀疑和探索;对反科学、伪科学进行批评和评论,教育广大公众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由此宗旨可以看出,库尔茨一直是致力于向“公众”和“青少年”进行“科学目的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为了能把他的科学理念(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探索方法)和无神论的价值观传播和发展。目前,该组织已在35个国家建立了92个分支机构,总部拥有1家普罗米修斯出版社(Prometheus Books)、2个杂志社(skeptical Inquirer和Free Inquiry)和1个探索中心(Center for Inquiry Institute),并在美国部分州设立了分部;其探索中心已发展到数十所大学,成立了探索中心校园部。他立志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来开拓事业,开展广泛的科学教育活动,推动全球科学教育和科学探索活动的发展。
      库尔茨是位大哲学家,我欣赏和崇尚他的人格魅力,是因为他为人谦和、开朗、坦诚,从不以大学者自居、高傲的待人接物;对待年轻人,他总是亲切的谆谆教导,给予关怀和鼓励,并无私地为年轻人提供展示的舞台、不断给年轻人创造机会,无私地提携晚辈,其个人魅力令人敬仰。
      为了让更多国家的年轻人了解“探索中心”的宗旨和理念,从2002年始,每年举办一期夏季讲习班,请该组织各国分支机构派年轻人参加;创办教育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从2011年起推出“科学思维训练营”系列活动,以期培养具有“怀疑探索”头脑和实践科学理性精神的青年人才。中国自2003年至2011年八次派12人参加“探索中心”的讲习班。他们回国后都感到受益匪浅,除了感受到库尔茨深邃的思想、学问外,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动。库尔茨除了为他们亲自授课,还是一个非常谦逊的聆听者。在其他教授学者讲演的时候,他经常来听,并参与答疑和有关话题的讨论。他还鼓励参加学习和调查的来自各国的青年朋友,要相互多交流,一可以练习语言,二可以交流学习的收获和体会。他80多岁高龄时,还亲自驾车带着学员参观布法罗大学校园和布法罗城,并和学员共进午餐。参加讲习班的中国学员胡俊平博士说:“他是一位大学者、德高望重的前辈,与我们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一起交流,让人感到非常亲切。他是一个以全人类的幸福为己任的人,还有比这更值得敬重的吗?”参加讲习班的中国学者孙倩说,“库尔茨不仅是一位开创新怀疑论运动和世俗人文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令世界瞩目的学者,而且是关心关爱青年学者的前辈,真诚为人的楷模,更是一位充满热情的生活达人。”当孙倩和他谈起中国无神论学者对有神论的看法时,认为世上没有神仙,主张依靠科学教育来全面培养和发展人,主张用人们自身的努力以及社会道德和法律来发展社会、创造幸福。他兴奋地说:“世俗人文主义就是主张科学和理性,主张世俗化的非宗教(Non-religion)生活,没有宗教我们一样生活的好。”凡是和库尔茨接触过的中国学者无不感受到库尔茨在这方面给人的感动、感染、感谢。在这方面,我个人感同身受,在和CSICOP组织接触的20年间,参加过两次CSICOP组织的年会,五次世界怀疑论大会。作为该组织的中国联络员,我的任务不仅是参加学术会议,更重要的任务,是沟通信息(把有关的优秀论文推荐到该组织怀疑的探索者《Skeptical Inquirer》杂志,并提供相关学术信息发表在它的通讯《Skeptical Briefs》上、推荐人才、搭建中美两国学者关注科学理性建设和推动世俗人文主义发展和交流的桥梁。在和他接触的过程中,总是那么亲切,像家人一样。1992年我第一次去美国参加学术年会,时年已54岁。由于生长年代的局限,英语是改革开放后自学的,因此口语不灵。当我读完论文,进行答疑时,就很困难,我于是谢绝了现场答疑,请求会下交流。当天下午,库尔茨就让秘书给我买了一本由商务印书馆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精选英汉-汉英词典》,还题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并签上了名字和日期。这个第一次见面,就像好朋友一样的举动,让我终生难忘。之后的每一次见面,都像亲人一样,拥抱,相互问候,并把他的夫人介绍给我。在我担任中国联络员期间,他总是嘱咐我,多推荐年轻人到CFI来学习进修、多提供中国有关科学探索方面信息,他总是说,中国是个大国、是个伟大的民族,应该有各方面的人才,他多次表示,希望在中国也能建立一个“探索中心”。令人高兴的是,经过中国一些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并致力于这个事业众多学者和前辈专家的努力,中国不仅有了自己的“探索中心”,也有了一批年轻学者致力于这个事业。
      现在我们在他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纪念他、追思他,是因为我们的工作与库尔茨开创的事业,有太多的领域可以合作,并且在以往的合作中,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合作的相当密切、和谐。这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背景、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我们的视野已经从自然科学扩大到人文领域。现在我们所在的地球村,都面临着一些共同问题:气候、环境、生态、能源、宗教伦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与人文领域共同努力。在科学与人文的交叉点上开拓、创新,这正是新启蒙运动的切入点。因为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仅靠自然科学家是不行的。更多的是应该对公众,包括科学家在内的每一个人普及,热爱科学理性,懂得应用理智和科学思考过程来处理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努力推动和捍卫理性与科学,以及在人类企及的所有方面的自由探索,为人类的新启蒙运动做出我们的贡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申振钰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3-12-01 10:12 最后登录:2013-12-01 10:12
推荐内容